首頁 > 文章分享 > 醫療保健 > 腦中風後該如何運動復健? / 中風復健,中風運動,台南中風復健,台南中風運動

文章分享Article

腦中風後該如何運動復健? / 中風復健,中風運動,台南中風復健,台南中風運動

分享到

中風(腦中風)後的運動復健是恢復功能與生活品質的關鍵關卡,但也需要根據中風的類型、程度、身體狀況來調整。以下是針對中風後復健初期到進階的運動建議,適合與物理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配合進行。
 



🧠 中風後運動復健的目標

 
  1. 重建肌力與肌肉控制

  2. 改善肢體協調與平衡

  3. 預防關節攣縮與肌肉萎縮

  4. 恢復日常生活能力(走路、拿東西、穿衣等)

  5. 提升信心與心理健康
     



🧩 分階段復健建議:

 


第一階段:急性期(住院內)

 

時間點:中風後 24 小時~2 週內
目標:預防臥床併發症、保持基本關節活動
 

  • 關節被動活動(ROM)

    • 請照護者或物理治療師協助,幫助手腳關節進行彎曲、伸直,以防關節僵硬。
       

  • 床上移位練習

    • 如翻身、滑行、坐起,訓練核心穩定。
       

  • 氣墊床與翻身:預防褥瘡。
     

  • 簡單握力球訓練(如可動手部):刺激手部神經。
     



第二階段:亞急性期(出院~3個月)

 

目標:恢復主動動作、增進平衡感
 

  • 坐姿平衡訓練

    • 坐在床邊練習保持平衡,慢慢加上轉頭、舉手等活動。
       

  • 轉移訓練

    • 練習從床到椅子、從椅子到輪椅的移動。
       

  • 站立訓練

    • 用扶手協助站立,訓練雙腳支撐力。
       

  • 步態訓練

    • 配合助行器或物理治療師協助下練習走路,改善患側協調。
       



第三階段:慢性期(3個月~1年)

 

目標:恢復更高功能活動、自理能力
 

  • 主動肌力訓練

    • 患側上下肢進行主動抬舉、蹬腳、握拳等動作。
       

  • 抗阻訓練

    • 使用彈力帶、沙包訓練四肢力量。
       

  • 平衡板與站立訓練

    • 提升核心控制、避免跌倒。
       

  • 功能性活動訓練

    • 拿筷子、穿衣服、刷牙、摺衣服等模擬日常動作。
       



🎯 建議的復健原則

 
原則 說明
量力而為,循序漸進避免過度疲勞引發反效果
每天固定練習時間建立習慣、刺激神經重建
患側不要忽略儘管行動不便,還是要持續刺激患側
雙側對稱訓練如雙手一起抬高,有助於腦部「鏡像神經元」作用
配合語言或職能治療若有語言障礙或吞嚥困難,也要同步復健
 


📌 特別提醒

 
  • 高血壓、心律不整 或有中風高風險者,運動前應由醫師評估。

  • 建議與專業物理治療師定期追蹤與指導。

  • 情緒支持也很重要,避免病人覺得「沒救了」而放棄復健。

TOP